动物实验室功能间设置
动物房实验室是指适宜于饲养、繁育实验动物的建筑物。这类建筑应具有特定的环境要求和实验手段,以保证动物的品质和实验研究的准确可靠性。
根据对微生物的控制程度,动物房实验室可分为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
一、动物房实验室的设施环境怎么分类?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通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
1、隔离环境:
该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存无菌或无外来污染的动物,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2、屏障环境:
把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实验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的实验动物,该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进出。
3、普通环境:
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但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普通级实验动物。是对人、物、空气等进出房间均不施行消除污染的系统,但通常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清洁管理。
二、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 普通动物(CV); 清洁动物(CL); 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 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
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 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
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 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三、实验室动物房选址建筑注意事项
由于实验动物容易受到环境干扰,且在饲养过程中会产生异味,影响其他生产或生活用房,因此,实验动物房总体布局的选址和建造注意要点
1、独立建造动物房;
2、避开车流和人流密集处,避开厂区震动和噪声大的区域;
3、选择在风向下风处,且对厂区其他生产或生活设施影响小的区域。
四、实验室动物房功能间设置
动物实验室分为三大区域:前区、饲养和试验控制区、后勤区。
前区的设置有隔离检疫室(应具备与动物级别相应的净化级别)、办公室、饲料室、走廊等。
控制区的设置有繁殖室、饲养室、实验室、清洁物品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缓冲间等。
后勤区的设置有洗刷消毒间、环境控制设施、废弃物存放及处理等。
动物实验室废水、废弃物的处理
1、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应有独立的污水处理设备或化粪池,来自于动物的粪尿、笼器具洗刷用水、废弃的消毒水、实验中废弃的试液等污水应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2、感染动物实验室所产生的废水,先灭菌后方可排出。
3、实验动物废弃物等应按医院污物处理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次性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注射器具等锐利物品应收集到利器盒中统一处理)。